[1]张克宇.我国血吸虫病防治策略的演变[J].东南国防医药,2009,11(4):340-342.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 15976-2006血吸虫病控制和消灭标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1-6.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血吸虫病防治手册[M].3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5.
[4]王恩木,许 强,张世清,等.检测日本血吸虫抗体标准化间接血凝试剂盒的研制[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07,12(6):421-423.
[5]罗俊平,杨卫平,高风华,等.2005~2008年安徽省血吸虫病监测螺情分析[J].热带病与寄生虫学,2009,7(4):206-208.
[6]何家昶,张功华,汪 昊,等.2008年安徽血吸虫病传播控制与传播阻断达标地区疫情评估[J].热带病与寄生虫学,2010,8(1):75-78.
[7]高风华.近年我国急性血吸虫病流行特点及预防控制[J].热带病与寄生虫学,2009,7 (2):113-115.
[8]王汝波,汪天平,王立英,等.中国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和传播阻断地区疫情回升情况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7):564-567.
[9]于明明,吴光华.应急机动部队进入血吸虫病疫区的防治对策[J].中国公共卫生,2000,16(11):994.
[10]何顺佳,蒋 木,宁显江.某部驻地血吸虫病疫情调查分析及防治对策[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5,23(6):448-449.
[11]李浴峰,林 锋,李 鹏.长江中游武警官兵血吸虫病防治知识水平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02,18(3):148-149.
[12]叶跃增,衷瑛江,汪振喜.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主要做法[J].航空军医,2001,29(4):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