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原医学研究生学报) /oa 奥沙利铂化疗对小鼠行为及内侧前额叶皮层中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的影响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1001 目的 探究奥沙利铂化疗对小鼠行为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这种影响与小鼠内侧前额叶皮层(mPFC)中的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OPCs)之间的潜在联系。方法构建奥沙利铂诱导的小鼠抑郁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6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奥沙利铂组,每组13只小鼠。在每组中随机选取10只小鼠进行行为学实验,以评估其抑郁样行为,具体通过强迫游泳实验、糖水偏好实验和悬尾实验来完成,另外3只小鼠进行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实验。在行为学试验结束后,每组随机取4只小鼠,应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小鼠mPFC中OPCs的密度和增殖情况。将来自SD大鼠的体外培养OPCs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和不同浓度奥沙利铂处理组(0.25、0.5、1、2 μmol/L),每组4孔,应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体外大鼠OPCs的增殖情况。结果奥沙利铂组小鼠的强迫游泳实验中不动时间较对照组延长,蔗糖偏好指数较对照组降低,悬尾实验中不动时间较对照组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2天时,奥沙利铂组小鼠mPFC区内每平方毫米的OPCs数量及OPCs占总细胞数的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第9天时,奥沙利铂组小鼠mPFC区OPCs每平方毫米的数量相较于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奥沙利铂组小鼠mPFC区域中Brdu+ OPCs占OPCs的比例相较于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体外实验显示,各浓度奥沙利铂Brdu+ OPCs占OPCs的比例及Ki67+ OPCs占OPCs的比例较对照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奥沙利铂化疗可诱导小鼠出现抑郁样行为,降低了小鼠mPFC中OPCs的密度,并抑制了其增殖,OPCs增殖受损与奥沙利铂化疗导致的抑郁样行为之间存在潜在的联系。 2025年01月20 00:00 2025年01期 1 8 1769135 岳亮,李坤,庞金卫,熊源长 抑制乙酰转移酶p300对大鼠体外循环肺损伤及自噬的影响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1002 目的 探讨抑制乙酰转移酶p300对大鼠体外循环肺损伤及自噬的影响。方法18只雄性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体外循环左肺损伤组(I/R组),体外循环左肺损伤+p300抑制剂组(C646组)。各6只。Sham组做穿刺及开胸处理,不建立CPB;I/R组及C646组建立CPB左肺损伤模型,并在CPB前10 min经尾静脉分别注射等量等渗盐水及p300选择性抑制剂C646;实验在3个时间点行血气分析,包括体外循环前(T1)、开放肺门10 min后(T2)以及实验结束时(T3),同时计算得出氧合指数(OI)和呼吸指数(RI)的值;T3时取左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及左侧肺组织,ELISA检测左肺BALF中TNF-α和总蛋白含量,透视电镜下观察左肺组织自噬小体和自噬溶酶体,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p300及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p62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T2、T3时刻I/R组和C646组OI明显降低,RI明显升高(P<0.05)、TNF-α和总蛋白含量明显增加,I/R组p300和Beclin1、P62表达增加(P<0.05),C646组p300、Beclin1表达减少,p62表达增加(P<0.05),病理损伤评分明显升高(P<0.05),Ⅱ型肺泡上皮细胞胞浆内自噬明显;与I/R 组比较,T3时刻C646组OI明显升高,RI明显降低(P<0.05),TNF-α和总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300和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P62表达减少(P<0.05),病理损伤评分明显降低,Ⅱ型肺泡上皮细胞细胞质内自噬减少(P<0.05)。结论抑制乙酰转移酶p300后大鼠CPB后肺组织自噬蛋白Beclin1、P62表达明显减少;乙酰转移酶p300 抑制剂C646可减轻肺部炎症反应,改善肺功能,可能与其抑制过度自噬有关。 2025年01月20 00:00 2025年01期 9 15 1873814 张仁鸿,陈卓,吴汉华,罗俊丽,窦雪娇,张红 维生素D对白癜风小鼠免疫功能及TLR4/MyD88/NF-κB 信号通路的影响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1003 目的 探讨维生素D对白癜风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以及对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方法将90只C57BL/6N小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TAK-242组(TLR4抑制剂,3 mg/kg)、维生素D低剂量组(50 ng/mL)、维生素D高剂量组(100 ng/mL),每组18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通过涂抹莫诺苯宗乳膏构建小鼠白癜风模型。评估各组小鼠毛发脱色情况;测定脾和胸腺指数;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IL-1β、IL-17、IFN-γ的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外周血淋巴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Western blot检测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脾和胸腺指数、CD4+及CD4+/CD8+水平降低(P<0.05),炎症因子IL-1β、IL-17、IFN-γ、CD8+水平及TLR4、MyD88、NF-κB p65磷酸化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TAK-242组和维生素D低、高剂量组上述指标均相反表达(P<0.05)。结论维生素D可以改善白癜风小鼠的免疫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有关。 2025年01月20 00:00 2025年01期 16 21 1610983 李进芹,谢龙会,朱伟 西格列汀调节CCL2-CCR2 信号轴对前列腺癌细胞迁移、侵袭和免疫逃逸的影响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1004 目的 探讨西格列汀(Sit)调节CC趋化因子配体2(CCL2)-CC趋化因子受体2(CCR2)信号轴对前列腺癌细胞迁移、侵袭和免疫逃逸的影响。方法将前列腺癌PC3细胞分为CK组、西格列汀低剂量(Sit-L)组、西格列汀高剂量(Sit-H)组、Sit-H+pcDNA-NC组、Sit-H+pcDNA-CCL2组。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细胞上清中趋化因子配体(CXCL-2、CXCL-8)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检测细胞中CCL2 mRNA、CCR2 mRNA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基质金属肽酶9(MMP-9)、半胱氨酸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CCL2、CCR2蛋白表达;将上述各组细胞与NK-92MI细胞共培养,细胞计数(CCK-8)法检测NK-92MI细胞免疫杀伤率;ELISA检测共培养细胞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水平。结果与CK组相比,Sit-L组、Sit-H组和Sit-H+pcDNA-NC组PC3细胞克隆形成率、细胞迁移和侵袭个数、CXCL-2、CXCL-8水平、CCR2 mRNA和CCL2 mRNA的表达水平、PCNA、MMP-9、CCL2、CCR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过表达CCL2可减弱Sit对PC3细胞的抑制作用(P<0.05);与CK-NK组共培养组比较,Sit-L-NK组、Sit-H-NK组和Sit-H+pcDNA-NC-NK组共培养组NK-92MI细胞免疫杀伤率、细胞上清中TNF-α、IFN-γ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Sit-H+pcDNA-NC-NK共培养组比较,Sit-H+pcDNA-CCL2-NK共培养组NK-92MI细胞免疫杀伤率,细胞上清中TNF-α、IFN-γ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Sit通过抑制CCL2-CCR2信号轴可抑制前列腺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免疫逃逸,并促进其凋亡。 2025年01月20 00:00 2025年01期 22 27 2078755 陈莉洁,陈晨 MRI多指标空间相关性在弥漫性胶质瘤分级及预后中的效能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1005 目的 探讨弥漫性脑胶质瘤磁共振成像(MRI)多指标空间相关性特征,并观察其在肿瘤分级及生存期预测中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东部战区总医院经病理证实的弥漫性胶质瘤患者198例(Ⅱ级71例、Ⅲ级42例、Ⅳ级85 例)的多序列[T1加权成像(T1WI)、T2 加权成像(T2WI)、T1WI 增强扫描(T1CE)、扩散加权成像(DWI)及动脉自旋标记(ASL)]MRI数据。定量分析肿瘤实性部分多指标:T1WI及T2WI相对信号强度、T1CE相对强化值、表观扩散系数(ADC)及脑血流量(CBF)间的空间相关性特征。观察多指标间空间相关性特征与病理分级及生存预后的关系。并利用支持向量机(SVM)分类器建立MRI多指标空间相关性特征模型,用于胶质瘤的病理分级及生存期的预测。结果弥漫性胶质瘤高、低级别间MRI多指标的空间相关性有显著差异,且T1CE_T2、T1CE_T1、T1CE_CBF、T1CE_ADC Z值ROC曲线下面积(AUC)>0.7,基于指标间空间相关性构建的SVM预测模型显示有较高的病理分级效能(AUC=0.9222),模型中T1CE_T2 Z值特征权重最高;长、短生存期中T1CE_ADC、T1CE_T2、T1CE_T1 指标间的空间相关性有显著差异(P<0.05),生存期预测模型中AUC 为0.6318 且T1CE_T1 Z值特征权重最高。结论MRI多指标间空间相关特征分析为胶质瘤异质性病理生理机制提供证据,并在肿瘤病理分级和生存期预测方面具有应用价值。 2025年01月20 00:00 2025年01期 28 34 1721072 周娴,许强,李建瑞,詹天亮,张志强 股骨头头颈开窗治疗股骨头坏死预后的临床-影像组学分析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1006 目的 构建预测股骨头头颈开窗治疗股骨头坏死(ONFH)预后的临床-影像组学模型并探讨其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21年6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行股骨头头颈开窗手术的146例(169髋)ONF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共纳入106例患者(121髋)。按照随机抽样法(7∶3)将其随机分为训练集(84例)和验证集(37例)。比较保髋成功和失败患者的临床以及影像资料,构建临床、影像组学以及临床-影像组学模型。以ROC、决策曲线、校准曲线以及生存曲线评估模型的预测性能。结果年龄、JIC分型、术后免负重时间和术后持续接触危险因素是影响保髋结果的预测因素(P<0.05)。与头颈开窗打压植骨治疗ONFH预后显著相关的4个影像组学特征,包括原始形状伸长率、小波LLH一阶偏度、小波LHL glszm大面积低灰度加重以及小波HLL一阶中值。与影像组学模型和临床模型相比,训练集以及验证集中的临床-影像组学模型都表现出了更优越的预测性能。决策曲线显示,在高风险阈值的最大范围内,训练集以及验证集中使用临床-影像组学模型比临床模型以及影像组学模型方案获得了更多临床收益。在训练集中,JIC分期为C2型与最低的髋关节存活概率相关。此外,术后持续使用激素或酒精等风险因素也会显著降低髋关节存活概率。在训练集中,当Rad-score超过1.4089时,髋关节存活率明显降低。同样,对于年龄大于39岁、术后免负重时间少于5个月的患者,受累髋关节的存活率也相对较低。结论临床-影像组学模型在预测股骨头头颈开窗打压植骨治疗ONFH的预后方面表现良好,可辅助临床医师判断保髋患者的预后。 2025年01月20 00:00 2025年01期 35 43 1983056 席洪钟,陈浩,宋伟,刘成林,吴尧昆,付佳豪,孙光权,杜斌,刘锌 基于血清SERCA2a水平构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短期不良终点事件预测模型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1007 目的 构建基于血清肌浆网钙离子ATP酶2a(SERCA2a)水平的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短期不良终点事件预测模型。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230例CHF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建模组145例,验证组85例。出院后随访3个月,根据是否发生短期不良终点事件分为事件组、无事件组。收集患者基础资料、实验室指标及检测血清SERCA2a水平,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建模组CHF患者短期不良终点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建立列线图模型并进行评估。结果230例CHF患者中,有78例患者发生短期不良终点事件(33.91%),其中建模组50例,验证组28例。事件组与无事件组在年龄、BMI、合并高血压、LVEF、NT-proBNP、CRP、SERCA2a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合并高血压、NT-proBNP、CRP、SERCA2a均是CHF患者短期不良终点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建立的预测模型拟合度较好(χ2=7.652,P=0.213)。ROC曲线显示,AUC分别为0.901、0.897;决策曲线显示,当预测风险阈值>0.01时,模型有良好的临床净收益。结论基于血清SERCA2a、年龄、合并高血压、NT-proBNP、CRP建立的CHF患者短期不良终点事件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区分度,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2025年01月20 00:00 2025年01期 44 49 1671243 陈锦萍,陈庞何,赖金霞 腹腔化疗联合全身化疗对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及预后的影响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1008 目的 探讨腹腔化疗联合全身化疗对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及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在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收治的200例行胃癌根治手术的III期(进展期)胃癌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给予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的全身化疗方案)和腹腔化疗组(在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法基础上联合腹腔化疗:腹腔灌注紫杉醇),每组100例。所有患者治疗6~8周,每个周期21 d。收集对比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围手术期不良反应,术后肿瘤标志物表达水平及病灶转移情况。最后,随访分析患者1年和3年患者生存率。结果腹腔化疗组患者腹痛和腹泻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腹腔化疗组1年和3年的腹膜复发转移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术后两组患者肿瘤标志物CEA、CA125与CA19-9表达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且腹腔化疗组患者指标水平下降程度更明显(P<0.05)。腹腔化疗组患者随访1年和3年生存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腹腔化疗联合全身化疗可有效降低进展期胃癌患者1年和3年的术后腹膜复发转移发生率,提高患者的预后。同时,该治疗方案安全性良好,无严重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这一治疗策略有望成为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5年01月20 00:00 2025年01期 50 55 1141697 鲍双振,王晓喜,王志超,康政捷,刘防震 富含Gla蛋白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的关系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1009 目的 探讨血清富含Gla蛋白(GRP)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2年1月衡水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20例ACS患者作为ACS组。根据PCI术后6个月内MACE发生情况分为MACE组(22例)和非MACE组(98例)。选择同期于本院体检的10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受试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GRP水平,根据GRP水平分为低水平GRP组和高水平GRP组。绘制ROC曲线评价血清GRP诊断ACS的效能。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CS发生的风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和Cox回归分析血清GRP对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CS组患者血清GRP水平显著降低(P<0.05)。ACS患者血清GRP水平与Gensini评分和GRACE评分均呈明显负相关(P<0.05)。血清GRP诊断ACS的AUC为0.736(95%CI:0.668~0.804),敏感性为80.00%,特异性为61.00%。GRP 水平升高是ACS 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OR=0.334,95%CI:0.184~0.606)。与非MACE组相比,MACE组患者血清GRP水平明显降低(P<0.05)。低水平GRP组患者PCI术后MACE的发生风险明显高于高水平GRP 组(P=0.022),且血清GRP 水平升高是PCI 术后MACE 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HR=0.347,95%CI:0.206~0.584)。血清GRP 水平与ACS 患者血清IL-1β(r=-0.271,P=0.003)、TNF- α(r=-0.481,P<0.001)、ICAM-1(r=-0.315,P=0.001)和VCAM-1(r=-0.279,P=0.002)水平均呈明显负相关。结论GRP在ACS患者血清中明显降低,可作为ACS诊断及预测PCI术后MACE发生风险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2025年01月20 00:00 2025年01期 56 62 1408698 李萌,闫小菊,苏亚坤,张慧晶,曹静 糖尿病足骨髓炎抗生素治疗时程及预后影响因素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1010 目的 探讨糖尿病足骨髓炎治疗过程中抗生素的使用时间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22年6月至2024年5月明光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因糖尿病足感染就诊的患者。将确诊糖尿病足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短程组(抗生素治疗20 d,n=78)、长程组(抗生素治疗35 d,n=79)。比较两组中发生骨髓炎患者的临床结局,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骨髓炎愈合的风险因素。结果短程组36例患者发生糖尿病足骨髓炎,其中,24例骨髓炎完全缓解,22例糖尿病创面愈合;长程组40例发生糖尿病足骨髓炎,其中,26例骨髓炎完全缓解,24例糖尿病创面愈合。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FI创面评分>16、红蓝光照射、下肢动脉介入或手术治疗及部分切除感染/坏死骨组织是影响糖尿病足骨髓炎临床预后的因素(P<0.05)。结论糖尿病足骨髓炎的治疗过程可适当控制抗生素的使用时间,有助于降低细菌耐药;患者的初始糖尿病创面评分与预后相关,治疗过程中,应积极开展红蓝光照射治疗、微创治疗扩张血管,改善血供,促进愈合,严格控制开展部分切除感染/坏死骨组织的手术。 2025年01月20 00:00 2025年01期 63 68 1196094 姚远,吴静,郑新莉,张姣,郑伟 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联合放化疗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疗效观察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1011 目的 观察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联合放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1年9月东部战区总医院秦淮医疗区肿瘤科收治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0例,其中行DCCIK联合放化疗治疗的30例患者为联合组,同期接受单纯放化疗治疗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统计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前后1,25-二羟维生素D3、T细胞亚群的变化,分析1,25-二羟维生素D3及T细胞亚群与治疗疗效的关系。结果治疗后联合组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80% vs 76.7%、93.3% vs 9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PFS)、中位总生存期(OS)均高于对照组(14.6个月vs 9.3个月、25.8个月vs 18.5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CD3+、CD4+、CD8+、CD56+T细胞水平及CD4+/ CD8+比值均较治疗前升高,对照组治疗后上述细胞水平均下降,联合组治疗后的淋巴细胞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其中CD3+、CD4+、CD4+/ CD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前后1,25-二羟维生素D3变化及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DC-CIK联合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能提高患者PFS和OS,是安全有效的,能达到更好的临床获益并改善免疫功能。 2025年01月20 00:00 2025年01期 67 72 1436793 吴文清,柯传庆,江龙委,吴嘉,孙玲 自我概念在急进高寒地区军人适应能力及人格对整体功能影响中的中介作用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1012 目的 分析急进高寒地区军人适应能力、人格对整体功能的影响并检验自我概念的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适应能力评价量表、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试、整体功能评定量表以及自我概念量表对688名急进高寒地区军人进行调查。 结果 应能力平均分为(165.56±10.54)分,人格平均分为(507.47±89.42)分,整体功能平均分为(90.22±5.88)分,自我概念平均分为 (24.86±2.06)分;适应能力、人格、整体功能、自我概念间存在两两相关关系;人格对自我概念、整体功能具有显著负向影响(β=-0.326/-0.317,P<0.05),适应能力对自我概念、整体功能具有显著正向影响(β=0.391/0.185,P<0.05),自我概念对整体功能具有显著正向影响(β=0.390,P<0.05);通过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发现自我概念在适应能力、人格对整体功能的影响间起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值分别为-0.127与0.153,相对中介占比分别为28.60%与45.27%。结论急进高寒地区军人的适应能力、人格可影响整体功能,自我概念是适应能力、人格影响整体功能的中介变量。 2025年01月20 00:00 2025年01期 73 78 1564971 张巍,毕婷,李薇,冯晓东 养胃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1013 目的 探讨养胃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潜在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检索养胃颗粒的潜在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TTD数据库获取CAG相关疾病靶点,将共同靶点与潜在活性成分导入Cytoscape 3.10.1 软件构建中药-成分-共同靶点-CAG相互作用网络,通过String 11.0 数据库获得共同靶点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及核心靶点;通过David 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运用Autodock vina 软件对度值排名前五的潜在活性成分及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筛选获得养胃颗粒137个潜在活性成分,CAG与2765个靶点相关,潜在活性成分与CAG有170个共同靶点。核心成分包括槲皮素、木犀草素、山柰酚等,核心靶点包括IL-6、TNF、TP53等。KEGG富集分析主要涉及癌症的发病途径、AGE-RAGE信号通路在糖尿病并发症中的作用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度值前五的成分与靶点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养胃颗粒治疗CAG的主要机制可能通过槲皮素等核心成分作用于IL-6等靶点发挥作用,为深入阐明养胃颗粒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2025年01月20 00:00 2025年01期 79 86 2134828 许昊男,王小敏,刘姝婷,许蕾 嵌合型特纳综合征患者供卵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成功妊娠并足月分娩临床分析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1014 2025年01月20 00:00 2025年01期 87 90 1420832 林凯璇,童俊华,朱天翔,王娜娜,杨夫艳 脊髓损伤后肌痉挛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1015 脊髓损伤(SCI)常引发肌痉挛这一长期后遗症,其表现为肌张力异常增高和随意运动的严重障碍,这些症状通常伴随患者一生。肌痉挛的发生与突触抑制的减弱和脊髓反射的过度兴奋密切相关。SCI后某些关键蛋白的下调,这些蛋白的靶向治疗已被证实可有效缓解肌痉挛症状。最近,细胞移植已成为治疗SCI后肌痉挛的研究热点之一。该方法通过重建突触抑制回路和增强神经抑制作用,有助于降低运动神经元的兴奋性,从而减轻痉挛。目前,SCI后肌痉挛的治疗方法仍然有限,为了更好地理解SCI后肌痉挛的具体发病机制,文章就SCI后肌痉挛的发生、发展及治疗前景进行综述。 2025年01月20 00:00 2025年01期 91 96 1475958 魏斌兴,李琦哲,颜海健,李青 CD4/CD8比值对艾滋病患者预后评估的重要作用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1016 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RT)是艾滋病患者治疗的有效方法,但是治疗是终身的并且艾滋病并没有治愈。即使在接受治疗后,病毒得到抑制且CD4+T细胞计数恢复良好的患者,与健康人群相比,他们依然面临更高的艾滋病及非艾滋病事件发生风险。因此,科学界认为有必要寻找新的适用于临床实践的生物标志物,以便识别由于疾病进一步发展或并发疾病风险增加而需要进行密切监测的患者。近年来,许多研究强调CD4/CD8比值可能是预测艾滋病及非艾滋病事件的一个很好的生物标志物,这一观点逐渐受到关注。通过整理近年来相关文献,文章就CD4/CD8比值对预测艾滋病患者预后的应用潜力进行综述,期望为优化艾滋病患者的监测、治疗方案和并发事件的预防提供理论支持。 2025年01月20 00:00 2025年01期 97 101 1341708 王艺晓,邱涛,朱宝立,张之 基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的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评估斑块的研究进展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1017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引发的心血管事件是全球范围内主要死因之一。冠状动脉周围脂肪(PCAT)可对斑块从形成、发展到治疗的各个阶段进行评估,这对于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及心血管事件的风险、评估药物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文章主要对基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的PCAT在评估斑块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2025年01月20 00:00 2025年01期 102 107 1468192 薛丹丹,万兵,徐敬星,李红 战伤救治官兵互助输血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供血安全和免疫防护研究现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1018 战伤救治中战地紧急互助输血是拯救官兵生命的重要措施,而传染病暴发始终是军事行动的重大威胁。讨论战伤救治互助输血部队官兵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供血安全和免疫防护的研究现状,指导根据不同地域不同个体免疫制定我军官兵个体化的健康防护策略。文章就部队官兵HBV感染的背景、部队官兵HBV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与应用、官兵HBV免疫防护的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 2025年01月20 00:00 2025年01期 108 112 1561333 杨茜雯,周斌,纪永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