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鹏,李剑.不同程度大鼠冻伤模型的构建[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0, 14(16): 8608-8611.
[2]杨成君,吕薇,尹旭辉,等.Ⅰ~Ⅳ度冻伤组织病理结构的变化[J].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2003, 29(2): 81-83.
[3]冯逸飞,王伟忠,谭兴,等.极地寒区户外作业人员冻伤防治策略的研究进展[J]. 职业与健康, 2019, 35(17): 2446-2448.
[4]暴龙,朱清,殷智颖,等.某部边防巡诊医疗队高原寒区救治批量冻伤的措施及体会[J]. 东南国防医药, 2018, 20(3): 331-334.
[5]苗志远,艾宏伟,高超,等.复方花芪防冻霜对兔耳Ⅱ度冻伤治疗作用的初步研究[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 36(4): 15-17.
[6]韩晋,周旭,袁海龙,等.复方灵芝乳膏对兔耳轻(Ⅱ) 度冻伤治疗作用的初步研究[J]. 中国药学杂志, 2012, 47(9): 689-692.
[7]Glennie JS, Milner R. Non-freezing cold injury[J]. J R Nav Med Serv,2014,100(3):268-271.
[8]李兆翌,谭丽,黄真,等.冻伤模型及冻伤机制的研究进展[J]. 海峡药学,2010,22(8): 40-41.
[9]苗明三,白明.中药外用药理实验技术规范(草案)[J]. 中药药理与临床, 2014, 30(4): 128-131.
[10]周慧英,薛智谋,周正宇,等.兔冻伤模型的建立[J]. 上海实验动物科学, 2003, 23(1): 51-52.
[11]刘璟,迪里夏提,尹东峰,等.自制冻伤软膏治疗兔冻伤的病理观察[J]. 药学服务与研究,2012, 12(1): 38-40.
[12]梁卫,董国刚,刘梅,等.创伤生肌水凝胶对动物皮肤创伤的愈合作用[J]. 东南国防医药, 2021, 23(2): 117-121.
[13]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化学药物刺激性、过敏性和溶血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课题研究组.化学药物刺激性、过敏性和溶血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M].2014.
[14]董昌金,董聪,李刚华,等.专利药物“皮肤修复生态乳剂”对冻伤的疗效研究[J].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 2018, 38(4): 1-4.
[15]张永,刘宇,薛晓东,等.寒区局部冻伤流行病学研究[J]. 临床军医杂志, 2019, 47(1):50-52.
[16]焦明克,楼林,胡劼,等.普通冻伤与高原冻伤血液微循环恢复的差异[J]. 解放军医学杂志, 2017, 42(1):66-69.